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多巴胺神经元的逐渐丧失。这种特异性神经元缺失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骤降,引发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典型运动障碍。尽管左旋多巴(Levodopa)及深部脑刺激(DBS)等治疗能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神经元死亡的进程。科学界长期将帕金森病视为最有希望通过“细胞替代疗法”(cell replacement therapy)逆转的疾病之一。此次发表于《Cell》的研究《Phase 1/2a clinical trial of hESC-derived dopamine progenitors in Parkinson’s disease》,为这一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临床步伐。由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和 S. Biomedics 公司牵头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人胚胎干细胞(hESC)的分化体系,制备出高纯度的 A9 型中脑多巴胺前体细胞(A9-DPC)。该细胞群属于临床级别(GMP 标准)产品,通过全小分子三维诱导体系分化生成,能够稳定表达中脑特异性标志基因,并在动物模型中证明其安全性与功能恢复潜力。研究团队据此设计了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 I /IIa 期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5887466),以评估该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探索性疗效。
本次试验共招募 12 名中至重度帕金森病患者(平均年龄 60.3 岁,平均病程 10.5 年)。他们被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6):每侧壳核(putamen)移植 3.15 百万个 A9-DPC;高剂量组(n=6):每侧移植 6.30 百万个 A9-DPC。所有患者在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强的松龙等)以防排异,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并进行临床评分、影像学和实验室综合评估。未来将继续跟踪至 5 年。在 12 个月的观察期内,共报告 32 起不良事件(AEs),其中无一例与移植细胞直接相关。所有事件均为轻至中度,包括:1 例与手术操作相关的无症状性脑出血;3 例疑似与免疫抑制剂相关的代谢或血液学异常(暂时性高钾血症、新发糖尿病、血小板减少)。仅 1 例被判定为严重不良事件(SAE),但症状轻微且自行恢复。最关键的是——未见任何肿瘤形成、异常增生或炎症反应。术后 MRI 及 PET 影像均证实移植部位稳定、安全。这意味着 A9-DPC 移植在人体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为后续更大规模试验奠定基础。
运动症状显著改善,尤其在高剂量组。疗效评估主要基于帕金森运动障碍学会统一评分(MDS-UPDRS)III 部分,即脱药状态下(OFF)的运动评分。总体改善幅度:平均下降 14.1 分(±6.2),表明显著运动功能改善;低剂量组:下降 12.7 分;高剂量组:下降 15.5 分,改善幅度更大(p=0.019)。此外,Hoehn & Yahr 分级亦下降(低剂量 -1.0,高剂量 -1.7),显示病情阶段性逆转。患者的“日间 OFF 时间”减少约 3 小时,生活质量(PDQ-39)和日常活动能力(SE-ADL)同步提升。认知功能(MMSE、MoCA)未见下降,说明疗法及免疫方案不会导致认知损伤。研究团队利用多模态 PET 成像评估了移植物的生物学活性:18F-FP-CIT PET 用于监测多巴胺转运体(DAT)结合能力;结果显示:移植侧后壳核的 DAT 信号明显增强,尤其在高剂量组,增加达 10.7%(p=0.041);该信号变化与临床运动评分改善呈显著负相关(ρ = −0.594, p = 0.046),意味着 DAT 恢复与运动改善直接相关。相比之下,壳核前部及尾状核信号略有下降,符合帕金森病的自然退变趋势。这一“局部逆转”的影像学结果,强有力地证明了移植细胞在人体中存活、分化并实现突触再支配(reinnervation)。
首次在人体内系统验证了人胚干细胞来源 A9 多巴胺前体细胞移植的安全性与初步疗效。其临床与影像学结果表明:安全性确立:无肿瘤、无异常生长、无免疫排斥;疗效信号明确:高剂量组运动改善明显,DAT 功能恢复;新型 GMP 小分子诱导体系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可操作性增强。PET 结果与功能改善吻合,提示生物学复接成功,机制验证充分。
国际比较:与其他干细胞疗法的差异
全球范围内,已有两项类似的人源多巴胺前体临床试验:
研究类型 | 细胞来源 | 最高移植量 | 影像学方法 | 研究机构 |
---|---|---|---|---|
本研究(A9-DPC) | hESC(新鲜制备) | 6.3 百万 | ¹⁸F-FP-CIT PET | 延世大学 |
Bemdaneprocel(美) | hESC(冷冻细胞) | 5.4 百万 | ¹⁸F-DOPA PET | BlueRock/Bayer |
京都大学 iPSC 试验 | 自体 iPSC | 10 百万 | ¹⁸F-DOPA PET | 京都大学 |
与之相比,本研究使用 新鲜制备细胞 ,可能提高存活率与突触整合效率;此外,采用¹⁸F-FP-CIT PET 检测多巴胺转运体(DAT)更能直接反映突触功能恢复,而非单纯代谢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患者病情更重(基线 MDS-UPDRS III 为 59.3,高于其他研究),提示疗法对中晚期患者仍具潜在可行性。A9-DPC 移植试验不仅证明了人源干细胞神经替代疗法在帕金森病中的可行性,更揭示了精准细胞分化、剂量控制与影像学监测在未来个体化再生医学中的核心价值。随着更多多中心试验启动,帕金森病或将在未来十年迎来由“药物控制”迈向“细胞重建”的全新时代。
本站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uq.net/3880.html